当前页: 首页 >> 心理健康 >> 心灵港湾 >> 正文
求同心理——别人有的我也要有
2020-04-08 龙易芝 

你有没有这样的想法:很多人都这样做啊,我不这样做会不会吃亏了?很多人都有这样物品啊,我没有的话会不会被瞧不起呀?很多人对这件事都是抱着这样的态度啊,我与他们不同的话会不会被孤立呀?

其实大部分人都拥有过甚至正抱着这样的心理,因为这种心理是中国人传统且特有的思维方式,我们习惯性地,就会产生这种心理。它的名字,叫求同心理。

这种心理很容易被误认为等同于从众心理,然而求同是主动地去追求与人相同,从众却是盲目地跟从以及“随大流”。所以从本质上看,两者是截然不同的。同时,求同心理又具有一点攀比的特点,比如“你有的我也要有”,但如果真的是攀比的话,更符合攀比的心理分明是“我想要得到的,是比你所拥有的更好的”。但求同显然不是这样的。“不愿意‘比你差’,也不愿意‘比你好’,而一定要‘和你相同’”。这才是对求同心理最通俗准确的概括。

在百度上搜索求同心理,完全搜索不到具体的定义,能够搜索到的,只有一些非常具象的举例(其中有一个是这样的:比如你身边的人都买了iphone,就你一个人没有买,你也就会觉得不好意思,也去买,这就是求同心理。)这就说明,这种心理十分平常,我们生活中的种种行为,可能都是它的体现,所以不需要定义。也说明,这种心路历程其实很复杂,唯有举例,才人让人理解,抽象的概括是不能够把它描述清楚的。

一般来说,当一个人在群体中的时候,行为通常具有群体的倾向,当他发现自己的行为和意见跟群体发生不一致是,或者跟群体的大部分人发生冲突时,会产生一种群体压力,这也促使他的行为倾向于群体的选择,这叫行为,就是求同心理的一种外在的表现。

这种心理来源于我们想要自我保护的心理,怕受伤,怕吃亏,所以尽量和别人相同。也是一种自卑的表现,因为太过坚信“枪打出头鸟”,所以只愿意做“大隐于市”的和别人相同的人。但不敢表现,最终就只能成为一个在群体中没有存在感的人了。这便是求同心理的弊端了。但是在有些方面,求同心理其实是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很多的益处的。比如秩序规则方面,往正确的那一面“同”便是大势所趋。

所以求同心理不是一种心理疾病,它很正常,我们要做的,就是该求同时求同,不该求同时,就勇敢一点,做最与众不同的自己!


关闭窗口

版权所有 @ 2020 南华大学学生工作部

地址: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常胜西路2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