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习提示:
本章主要介绍高技术和军事高技术的基本概念、特征和部分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,论证了科学技术与战争的关系,揭示了高技术与新军事革命的关系,重点掌握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在军事上的应用,所带来的军事变革与效应
教学目的
了解军事高技术的内涵、分类、发展趋势及对现代战争的影响,熟悉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范围,掌握高技术与新军事变革的关系,激发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。
重 点
1、掌握高技术和军事高技术的含义。
2、了解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原理。
难 点
1、科技与战争的的辨证关系。
2、高技术对新军事变革的推动力。
第一节 高技术概述
一、高技术概念与分类
(一)高技术与军事高技术的基本含义
1.高技术的概念
所谓高技术是指在最新科学成就基础上综合开发的,并能在一定历史时期对提高生产力、促进社会文明、增强国防实力起先导作用的新技术群。
2.军事高技术的概念
军事高技术(又称国防高技术),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,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,以信息技术为核心,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,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。
(二)高技术的基本分类
军事高技术可分为基础型高技术和应用型技术群两大类:
基础技术主要包括:微电子技术、光电子技术、电子计算机技术、新材料技术、高性能推进与动力技术、仿真技术、先进制造技术等;
应用技术包括:侦察监视技术、伪装与隐身技术、精确制导技术、电子战与信息战技术、指挥自动化系统技术、军事航天技术、核武器和化学武器及生物武器技术、新概念武器技术等。
二、高技术与军事高技术的主要特征
(一)高技术的主要特征
1.高智力
高技术是依靠创造性的智力劳动,体现了高智力的特性。比如半导体集成电路,从成本上讲,原料及能源仅占其总成本的2%,而其余98%都是其智力含量。
2.高投资
高技术的研究开发需要昂贵的设备和较长的研制周期,因而研制过程需要耗费巨额资金。比如制造集成电路的设备,十年之中关键设备就更新了三代,每更新一代,设备投资就要增加一个数量级。
3.高竞争
高技术的时效性决定了谁先掌握技术、谁先开发出产品并抢先投放市场或用于战场,谁就能获得优势,占据主动。
4.高风险
高技术研究本身蕴含着巨大的风险,甚至要以科研人员的生命作为代价。以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例。从1957年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以来,经过40多年的拚搏与发展,航天技术取得了神话般的巨大成就,但同时所蕴含的风险也高得惊人。1961年3月23日,苏联宇航员邦达连科成为为航天事业献身的第1人,截至目前为止,人类共进行了500多次载人飞行,共有22名宇航员为此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。
5.高效益
高技术产品是高附加值产品,其形态是知识的物化形式,所以其价值远远超过所消耗的原材料和能源的价值。比如航天技术,其投资效益比高达1:14,充分体现了高技术高效益的特点。
6.高渗透
高技术本身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技术辐射性或渗透性,隐含着巨大的技术潜力,不仅可以用于新兴产业的创立,而且可以用于传统产业的改造,成为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外交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发展变化的驱动力。
7.高速度
高技术产业是目前发达国家经济中最活跃也是增长最快的经济部门。美国经济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呈现出高增长、低通胀趋势,而且美国GDP占世界总值的比例也不断提高,已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24.2%增加到2004年的30%。这些都是以信息技术为龙头的高技术产业带来的结果
(二)军事高技术的主要特征
1、发展的超前性
军事高技术的研究、开发和应用通常总是超前于民用高技术。大多数高技术成果或者直接产生于军事领域,或者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。
2、效果的突袭性
坦克、化学武器、原子弹、雷达、精确制导武器等新型装备的研制成功并在战争中得以使用,都曾带来过这种突袭性或突然性。
3、应用的双重性
作为高技术主要组成部分的军事高技术,大量的也可用于民用,二者之间没有严格的分界线。在高技术领域,不管它们来源于军事领域还是民用领域,首先都尽可能地应用于军事目的,然后向民用领域转移。正是由于军事高技术的军民两用性,才为军事科研和军事工业转为民用提供了可能。
4、高度的保密性
由于军事高技术在国家安全和军事上的特殊重要性,致使各国都不遗余力地获得最先进的军事高技术,同时千方百计刺探别国军事高技术的发展情况,以掌握对别国的技术优势或防止在技术上落后于人。美国将军事高技术划分为三类技术或技术流:渐进性技术、突破性技术,王牌技术。三类技术都严格保密,而且保密期限依据其作用不同而不同。
三、高技术对现代作战的影响
(一)侦察立体化
在高技术战争中,情况发生了本质的变化。从大洋深处到茫茫太空,布满了天罗地网式的侦察监视系统:水下的声纳,能够偷偷寻找军舰和潜艇的踪迹;地面的传感器,能够警惕地注视人员与车辆的动静;空中的侦察飞机,能够同时监视高空、低空、地面、海上的各种活动目标;天上的间谍卫星,“站得高,看得远”。
(二)打击精确化
高技术武器装备,强调在“精巧”二字上做文章。所谓的“精”,就是要能够“攻其一点,不及其余”,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附带毁伤。
在求“精”的同时,借助高技术的帮助,也开始在“巧”字上下功夫。比如,对于人,是打死好还是打伤好;对于物,是打碎好还是打废好。
(三)反应高速化
现代武器装备由于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的成果,今天已真正做到了机动快、反应快、打击快、转移快。
在部队机动速度大大加快的同时,现代武器从发现目标到攻击目标的反应时间,也大为缩短。
(四)防护综合化
由于现代侦察、监视和探测手段具有全方位、全频谱、全天候、全时辰的特点,进攻一方如果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,就可能出现“发难者先遭难”的结局。
对于武器装备处于相对劣势的一方而言,搞好防护和伪装隐蔽,直接关系到胜败与存亡。事实证明,只要能够综合运用多种防护措施,藏起来,盖起来,小起来,跑起来,是可以收到隐真示假的效果的。
(五)控制智能化
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的发展,使武器装备的射程、威力、精度都几乎达到了各自的极限。交战双方的差别,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对武器控制和部队指挥的水平上。而要想驾驭信息化战争,单靠人脑已经不够了,必须借助于电脑来帮忙。装备的研制试验甚至武器装备本身,也都在出现智能化的趋势。以往搞核武器试验,兴师动众,劳民伤财,现在,不用核材料,不用真爆炸,借助仿真技术就能提高核武器的性能。过去人们常说,“枪炮不长眼”,靠高技术武装起来的枪炮,不但长“眼睛”,而且长“心眼”,可以做到“打了不用管”。
四、科学技术与战争的关系
(一)战争起源于一定的生产方式
战争起源于一定的生产方式。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。在生产关系中,生产力是最活跃、最革命的因素,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。它们之间的矛盾运动的发展,引起了生产方式的变革,从而引起社会制度的变革,战争就是这种变革的最常见的表现形式。
(二)战争的进展推动了科技的进步
战争的目的是“保存自己,消灭敌人”。在战争中,必须做到“干净、彻底、全面地消灭敌人”。战争本身就给科学技术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课题。“科学学”的创始人贝尔纳在《科学的社会功能》一书中指出:“自古以来,改进战争技术一直比改善和平生活更需要科学。这并不是由于科学家具有好战的特性,而是因为战争的需要比其他更加急迫。各个君主和政府不那么乐于向其他研究工作提供津贴,都乐于向军用研究工作提供经费,因为科学界能研制出新的装备,而这种装备由于十分新颖,在军事上十分重要。”战争中必须做到“稳、准、狠”地打击敌人。
(三)科技的发展,强制性地改变了战争的形态和作战的方式、方法
任何战争都是一种能量的释放,科学技术是决定能量释放的形态、大小的基本条件。科学技术是知识化了的物质,是决定能量释放形式和状态的客观基础。一切能量释放形态都是由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所决定的。
综上所述,战争双方力量的较量是通过能量释放来实现的;能量释放的大小与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相适用;科学技术的发展并运用于战争就改变了战争的形态和方式;能量释放发展到核能即出现了超饱和状态;调节超饱和能的有效方法是应用信息技术能;但是任何能量释放的有效值的关键是人的智能;信息技术条件下更需要人机智能。
版权所有 @ 2020 南华大学学生工作部
地址: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常胜西路28号